2025年8月27日至29日,由重慶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和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聯合主辦,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承辦的“喜馬拉雅藥用芳香植物可持續利用管理國際研討會”在重慶大學舉行,來自不丹、巴西、丹麥、德國、印度、尼泊爾、南非、英國、新加坡和中國共10個國家,2個聯合國機構的5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山城重慶,共同交流研討喜馬拉雅藥用芳香植物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策略。
8月27日上午,會議開幕式在重慶大學科苑戴斯酒店召開,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副院長楊永川主持開幕式。重慶大學副校長劉貴文代表學校,向各位嘉賓致以熱烈歡迎和誠摯感謝。他指出,作為國家布局在長江中上游的戰略科技力量,重慶大學積極承擔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歷史重任。本次研討會聚焦喜馬拉雅地區藥用芳香植物資源評估、采收管理等核心議題,匯聚國際專家共議科學管理與區域協作機制,不僅是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積極回應,更是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行動。他對國家林草局和國家瀕科委等長期以來對我校科研團隊在青藏高原開展以甘松和紅景天為代表的藥用芳香植物保護工作的支持表達了誠摯的謝意。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副司長萬自明代表中國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對本次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祝賀。他指出,喜馬拉雅地區藥用芳香植物的可持續利用與管理事關生態安全與文化傳承,應立足生態文明建設全局,統籌保護與發展,進一步凝聚國際共識、深化科技合作、強化履約協同。他期待與會專家們分享真知灼見,為CoP20及后續進程提供堅實支撐,讓會議的智慧結晶成為引領全球履約實踐的新標桿。
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辦公室代理主任平曉鴿、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中國辦公室主任徐玲、重慶市林業局副局長汪樹祥代表各自部門和機構先后致辭。
會議持續三天,圍繞10個主題進行了27場主旨報告,成立了大花紅景天、紅景天、甘松、圣地紅景天和胡黃連小組,完成了6場圓桌討論。參會者們共同追蹤了CITES CoP20MAPs相關附錄修訂提案和政策性提案的概況和會議預期,CITES NDF指南在多年生植物上的應用,以及CITES在生計議題上的進展;了解了中國、歐盟、尼泊爾和印度政府的瀕危植物保護管理法律政策框架,南非、新加坡和巴西的CITES所列動植物種的保護管理經驗,以及邱園藥用植物名稱服務;探討了全球層面可持續利用案例系統評估以及為分析藥用芳香植物可持續采集與貿易因素所設計的框架。
會議形成了“喜馬拉雅地區CITES附錄所列MAPs可持續利用與管理國際研討會”總結與建議文件。本次研討會正值CITES CoP20大會籌備的關鍵時期,參會的專家凝聚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共識與成果,為CoP20及后續進程提供了堅實支撐。
來源:環境與生態學院
作者:胡四維 楊永川